苏造办智慧商显欢迎您!
华语祥影-智慧商显-苏造办SuZaoBan
6*12小时服务热线:
15510033533
问道中国

一座正在消失的村落----沈家村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2-02-24 人气:1072
【苏言道】沈秀云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光华镇政府所在地东五公里的秦王山脚下坐落着一座秀丽的村庄,沈家村。一沈家村在民国版乡宁县志上名为沈涧,“涧”,典籍上解释为:山间流水的沟,或者小溪。沈家村村边确有一条小溪,这条溪水发源于村南边的井儿沟,流至黄龙沟口入小河子。小河子发源于秦王山南麓流经孔南山、沈家村、北朝汾、南朝汾、七郎庙入汾河支流——豁都
一座正在消失的村落----沈家村-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731

沈秀云

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光华镇政府所在地东五公里的秦王山脚下坐落着一座秀丽的村庄,沈家村。

沈家村在民国版乡宁县志上名为沈涧,“涧”,典籍上解释为:山间流水的沟,或者小溪。沈家村村边确有一条小溪,这条溪水发源于村南边的井儿沟,流至黄龙沟口入小河子。小河子发源于秦王山南麓流经孔南山、沈家村、北朝汾、南朝汾、七郎庙入汾河支流——豁都峪。沈涧,村子最初应该因溪水得名,后因移居此地的居民姓沈,村名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转音,为沈家村。

2015年人口普查时沈家村在册村民八十多户,450多口人,在光华镇算是个大村子。而据本村的老人讲,明初年移民至此的只有兄弟三人,到1925年发展到14户,1958年增到30多户,110口人。到2015年增到八十多户,450多口人。可以看出,沈家村和全中国所有农村一样,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了人口迅猛增长。之前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频繁的战乱和天灾对人口的伤损,加之医疗水平的落后导致的幼婴儿成活率低,孕产妇死亡率高,沈家村人口增长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沈家村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盼来了人丁兴旺的光景。

村庄规模不断扩大,村外的腰头、圪垛里都居住上了沈家人,到七十年代由于人口增长,村里原来的生产小队由一个分为三个:沈西、沈中、沈东小队。

沈家村曾是个山清水秀宜农宜牧的好地方,但近三十年来大片林木被盗伐,加之私采乱挖严重导致水源枯竭,土地沙化严重,已经养活不了全村人口,特别是九十年代学校被撤并,村里的青壮年为了生计和子女受教育之事宜,不得不背井离乡,大量外出,村里常住人口急剧减少,现在整个村庄几近荒芜。所以笔下的文字,权当对即将消失的村庄的一点纪念。

    关于村民的来历,村里的老人讲,祖上是明朝初年从洪洞大槐树下迁徙至此定居下来的,具体年代没有记载,因为住户全部姓沈,村庄因此得名。

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因为早在洪洞大槐树开发成旅游景区之前的数百年,沈家村就流传这样的说法。村上讲这话的老人们大多一辈子都没走出过乡宁县界,也不知所谓的洪洞县在什么地方,但他们从祖辈人口中知道后始终谨记着先祖来历。

关于明朝移民,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223年,蒙元开始南侵,整个过程异常惨烈,攻到哪,就杀到哪,元朝统治中国虽然只有89年,但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却是其他朝代所难以比拟的。那时候黄河两岸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沈家村也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其中的“鞑子”指的就是蒙古强盗。传说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生食活人,荼毒生灵、无恶不作。当地人死的死逃的逃,大片村庄成为空壳。

元朝的残暴统治终于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元末战乱,历经20余年,直到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一些地方多成为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徙 。据《中国通史·明·休养生息,开垦荒田》记载: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他下令迁苏、松、嘉、湖、杭无田农民四千余户去临濠(安徽怀远、定远、凤阳、嘉山境内),徙江南民四十万于凤阳,迁山西泽(山西晋城)、潞(山西长治)二州无田农民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凡移民垦田,都有朝廷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税三年。  

至此开始了我国历史上延续五十年的迁民活动。

从各种历史资料上证实,明朝大移民从洪武三年直至永乐十五年,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涉及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姓。

当时统治者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洪洞县的大槐树下,再分批迁往其他地方。如果沈家村民的先祖也是这样迁来,他们的故乡在哪里?他们随哪一次移民行动迁来沈家村的?暂无文字可考。

关于沈姓的起源,史学界公认的有三个方面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周武王死后,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周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遗址在今河南沈丘县附近),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沈家村祖先出自哪一个枝脉,现在也无文字可考,只有一些传说。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背井离乡、骨肉离散、前途莫测,老百姓自然是不愿意迁徙的,无奈官府逼迫。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不舍家园的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洪洞县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传说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胳膊逐渐麻木,成为习惯,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旅途漫长,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要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当然也有不堪长途劳顿,在移民途中不幸丧命的百姓。所以一部移民史,也是一部平民百姓的辛酸史,血泪史。

如果说沈家村民的先祖是从洪洞大槐树下迁徙而来的,那他们应该是移民中比较幸运的了,因为两地距离不足60公里,即使步行,昼行夜宿,三天时间也足以到达了,只是不知他们到来时这里可曾有人住过,为何直到现在村子里也没有一家别姓。我查遍了全县,全市、乃至全山西省,沈姓集中居住的村子也仅此一个,别无他处。再查全国地图,发现以沈家命名的村庄仅有四个,他们是:北京市朝阳区沈家村,河北省枣强县沈家村,山东日照市莒县城阳镇沈家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沈家村。不知这些村庄的先民来自何方?与我们的先祖可有联系?

就在我寻找未果之时,从遥远的大西北传来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七营镇七营村生活着80多口沈姓人。他们带来的资料上写道“从明朝万历皇上朱翊钧1620年,颁布圣旨全国第14次大迁徙,至今经过了明、清、国、共4个朝代,咱沈门我祖沈万年一人被强迁到祖国的大西北落家,母子分离。族人居住了4百多年,繁衍八十多口,然而三十几辈人未能回归到自己的祖籍山西、临汾、沈家村。祖辈都以农为生,少有文化。连信也没有回过。只以代代口耳相传的意望深盼回归祖籍......”为此,宁夏沈姓全族人集资数万元委派家族代表沈亮先生率儿子沈志颖、志凯、孙女亚玲、孙儿亚宁,一行五人于2016年正月、2017年正月两次回到山西、临汾、沈家村逐户登门拜年认亲。四百多年,一个家族三十几代人口口相传牢记家训,只为圆一个回家的梦,其情其景无不感人泪下。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沈家村的先祖至少在在明朝初期的1620年以前就已经迁至此地,到万历四十八年,即1620年,沈家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沈万年又被迫迁移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七营镇有七营村。由于没有文化和生活困难,“回家”成为这个远方游子遥不可及的梦,直到四百多年之后,其后人才为他圆了这个梦想。

 

前面讲过,沈家村原是一个适宜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在秦王山之南有一个叫垴岭山的丘陵,在垴岭山向阳的山坡上沈家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村前缓坡直到黄龙沟底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林中飞禽走兽数不胜数。村东有土堰沟、村西有西沟、烟袋沟、高岩沟,条条山谷都是土地肥沃、林壑优美的世外桃源,先祖在那里开垦荒地,春播秋收,夏天麦浪滚滚,桑紫杏黄,秋天玉米谷黍瓜果蔬菜堆积成山,成为物产丰饶的聚宝盆。村子脚下低洼地带叫井儿沟,那里由北向南,四眼泉水终年喷涌,分别叫大井、小井、菜园井、沙井。每一眼泉水之外都聚集着一潭清水,叫做泊池。四眼泉的水主要供村人饮用,四大泊池主要用来浇园子和牲畜饮用。用不完的水溢出泊池汇成小溪潺潺向南流向小河子,在轻轻流淌着的溪水两岸村民的菜园星罗棋布,碧翠的菠菜、韭菜,透紫的茄子,肥硕压架的黄瓜、西红柿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浇园子也用不完的溪水从十五堆坪的石坝上倾泻而下注入黄龙沟底汇成一汪深潭,深潭周围从春到秋水草丰茂、树木葱茏,站在高高的石坝上都能感觉谷底的风裹着凉凉的水汽扑面而来。

黄龙沟是一条两岸怪石嶙峋的山谷,山谷的后掌巨大的石底石岸的水潭周围茂密的草木丛是村民们放牛砍柴的好地方。

整个村子被黄土悬崖、青山绿树、溪水泉流一道道一层层错落有致地环抱着,显得特别幽美、祥和。

村子周围的田野、山坡里自然生长着数不清的中药材,最常见的有黄芩、柴胡、蒲公英、甘草、地丁、车前子、元芪、防风、九月菊、野玫瑰、紫牡丹、紫丁香、山扁豆、马齿、连翘、灯笼草等等。村里自古有代代相传的老中医,耳濡目染的村民们也都是无师自通的半挂子医生,有些小病小灾都可以在家里治愈。



一座正在消失的村落----沈家村-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沈秀云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光华镇政府所在地东五公里的秦王山脚下坐落着一座秀丽的村庄,沈家村。一沈家村在民国版乡宁县志上名为沈涧,“涧”,典籍上解释为:山间流水的沟,或者小溪。沈家村村边确有一条小溪,这条溪水发源于村南边的井儿沟,流至黄龙沟口入小河子。小河子发源于秦王山南麓流经孔南山、沈家村、北朝汾、南朝汾、七郎庙入汾河支流——豁都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731

1526722225289.png

0
0
付款方式
×